“這些零部件還能二次利用。”“這個修一修,剛好還能用上。”在鐵運公司機務段檢修車間,檢修員景俊華在一堆廢舊零部件中一邊“尋寶”一邊念叨,像這樣的場景在鐵運公司早已成為常態。
今年以來,鐵運公司強化現場管理,把降成本作為一項工作重點,牢固樹立“修舊利廢就是節約”的理念,把節約挖潛的觸角延伸到每個崗位、每名職工,引導職工從不浪費一個螺栓抓起,在源頭上做實做細成本管控。同時,該公司提出加強物資修舊利廢管理,完善修舊利廢項目評審機制,引導職工緊緊圍繞安全生產工作,從小處著眼、細節入手,立足崗位和工作實際,不斷挖掘廢舊物資的剩余價值,切實提高職工的成本意識和節約意識。
翻開鐵運公司修舊利廢臺賬,里面詳細記錄了修舊利廢的設備名稱、型號、原值、修復費用、節約費用,同時注明了驗收合格情況。在臺賬的最后,有一行亮眼的數字,1至8月份,鐵運公司合計完成修舊利廢41項,產生價值62.48萬元,完成年度指標83.30%。
“以前某個設備壞了,就去領新的,現在第一反應不是換新的,是看還能不能修好再利用。”該公司修舊利廢負責人張東介紹說。為將修舊利廢工作落到實處,鐵運公司成立修舊利廢專項工作小組,由專人對各類廢舊部件進行修復、加工。
修舊利廢就是節約,首先要學會算“精細賬”。每季度,鐵運公司都會根據職工自主完成的修舊利廢項目進行分析、評審、總結,把職工在成本管控、修舊利廢等方面的“金點子”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定期給職工予以獎勵,切實激發全員投入到創新創效工作的熱情與活力。
“節約成本、修舊利廢有這么大獎勵,我的干勁更足了,我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修舊利廢與創新創效工作中。”獲得鐵運公司二季度“五小創新”成果獎的制動鉗工朱坤堂說道。
走進鐵運公司工務段七里鎮工區,現場作業人員正在對報廢的鋼軌、夾板、彈條進行重新修復,把報廢的物品加工成了起釘墊、沖釘器等小工具。“讓廢品‘物盡其用’,真正做到了降本增效。”七里鎮工區工長馬占明向筆者算了一筆賬,我們段這個月僅利用報廢夾板就為公司減少投入2.4萬余元,別看都是一些小東西,“芝麻”雖小,但“利潤”卻看得見。
為了充分挖掘廢舊物資剩余價值,最大限度減少新材料投入,該公司完善了《物資回收及修舊利廢管理辦法》等制度,建立廢舊物資回收、修復、領用臺賬。為修舊利廢項目制定了系統的檢查、鑒定、驗收、評估、獎懲考核流程,做到“每月有回收、每月有獎勵”。并按照部門、段層層分解指標,做到精打細算,讓廢舊設備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及周轉率。
隨著修舊利廢工作的深入開展,鐵運公司各部門、段堅持既抓“西瓜”又揀“芝麻”的原則,搶著修、跟著修、共同修的氛圍愈發濃郁,修舊利廢、降本增效已在鐵運公司蔚然成風。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