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陜煤集團黃陵礦業雙龍煤業,四處洋溢著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矸石山改造的生態農業園及新綠化的礦山后花園生機勃勃,含苞待放的花朵、瓜果累累的綠色蔬菜、傲然挺立的青松,詮釋著該礦在“矸山青山共一色”綠色發展目標下的完美蛻變。
矸石山變身農業苑
“這兩座矸山,過去就是兩座荒山,除了雜草啥也不長,和周邊的環境看上去有點不般配。”馬本智是一名有著三十多年工齡的老礦工,提起矸石山,他一下子便打開了話匣子。
子午嶺是陜西省中北部的一葉綠肺,綿延不絕的原始森林和清澈見底的溪流滋潤了陜北的土地,在子午嶺的深處,坐落著陜西省重要的能源企業陜煤集團下屬的一座礦井黃陵礦業雙龍煤業,該礦開采時間已達30年,伴隨著與煤炭共生的煤矸石被大量運出地面,長久以來,按照傳統方式處理,便形成了兩座矸石山,雖然符合矸石處理的要求,與周邊相比似乎顯得格格不入。
“生態美的企業才是最有活力的企業,堅持生態建設不放松,將礦山打造成一座綠色礦山,企業的發展才充滿了生命力。”在該礦經理仲照海的心里,始終懷揣著一個綠色家園夢。
為了讓夢變成現實,仲照海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矸石山治理,一幅充滿生機的綠色畫卷隨即徐徐展開。
為使矸山披上綠裝,他有著許多的疑問,但還是帶領職工“走出去”,從標桿企業中學經驗、取真經,將學來的寶貴經驗與礦井的長遠發展充分結合起來,提出達到一次治理,終身受益的遠大目標。在省內外各大科研單位,他如同一個認真的小學生一樣,認真請教在此領域的專業專家教授,在他的誠心邀請之下,來自省內外的多名相關專家多次深入礦區現場調研。
“矸石山治理過程復雜,既要強大理論支撐,還需要因地制宜。”經過相關專家的多次論證,勘明了該礦矸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堆積容量、周邊的水土資源等相關情況,提出了綜合開發、重新利用的治理目標,不僅要恢復生態,而且還要達到讓土地再次產生價值。確定治理方案后,在仲照海的主持下,矸石山治理很快便開工。
但在治理過程中,困難遠比想象得要多,受天氣、地質的影響,經常會出現許多問題,但礦區職工并未被困難嚇倒,而是一次次地想辦法、找良策。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其中的一座占地約25畝矸石山被打造成了一座四季瓜果飄香的生態農業苑,其中兩座占地1000余平米的現代化蔬菜大棚所產的有機蔬菜為廣大職工的餐桌送上了綠色健康,昔日荒草遍地的景象被四季常青所代替,廢棄的矸山最終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火焰山”披上“生態衣”
“要干就要乘勝追擊,一鼓作氣,讓綠色成為矸山永恒的底色。”
在此成功的基礎上,該礦果斷出擊,趁勢而上,對占地面積達50畝的另一座矸石山開始投入治理。但位于礦區的另一座矸山位于一個山坳之間,占地面積更大,傾倒的矸石更多,矸山堆積層較厚,為恢復生態帶來很大的挑戰。
“把這座矸石山治理成一座青山,我心中的綠色夢才算真正完成了。”
仲照海是個說干就干、永不服輸的“實干家”,借著第一座矸石山治理的成功經驗,在治理初期,他干脆將自己的辦公點設在治理現場,每天不定時地對治理的進展情況進行督導。
因該矸石山較高,如按照傳統治理模式,無法有效解決遭遇降雨天氣而發生的滑坡,為此仲照海親自主持,參照黃土高原農田基建時的梯臺式為樣本,將矸石山自上而下分為3個臺地。為確保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他們采用分級填滿、逐層覆土的治理辦法,將其打造成一個面積大小不一的三級臺地,對各臺地的矸石進行重新粉碎后逐層覆土填埋,并對最上層土壤進行有機改良,確保土壤符合綠植生長要求。每個臺地周邊修筑有排水溝,保障排水暢通。最上層的兩級臺地種植了油松、丁香等樹種6000余株,最下層臺地花海種植面積約10畝,使昔日的“火焰山”披上了美麗的“生態衣”。
秀美矸山引來候鳥棲息
“快看,那是什么鳥,一下子來了這沒多?”
去年春夏之際,正在工作的幾名職工突然看見,有成群的鳥類在矸石山周邊上空盤旋,在地方林業人員的辨認之下,最終確定為該鳥類是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東方白鸛”。借著無人機從空中俯瞰,矸石山周邊的樹頂上,遍布這種寶貴鳥類所筑的鳥巢。“東方白鸛”選擇在此安家繁衍,標志著該礦的矸山已與周邊的青山同為一色,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過科學治理,生態農業苑的蔬菜每年所產生的價值約有三十余萬元。下一步,我們要把生態農業苑打造成一座集農業觀光、游覽為一體的礦山工業風景區。”對于未來,仲照海信心滿滿。
“過去大家退休了都想走,現在大家退休了都選擇留下來,在這綠色家園中享受幸福的退休生活。”退休不久的老職工劉小梅,對此深有感觸。
生態變化的最終受益者不僅僅是企業,還有為企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職工,環境美了,幸福指數自然也就提高了。過去下班后無處可去的尷尬成了歷史,換來的是職工在茶余飯后能夠進行休閑、娛樂,漫步其中,花香怡人、綠草茵茵,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座景色怡人的綠色礦山家園。
環境美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綠色發展的陽光大道上,千余名礦山職工將繼續懷揣夢想,以強大的綠色理念為動能,描繪藍天白云永相伴的美麗新畫卷。(穆海宏)
http://epaper.zgkyb.com/#/detail/content?contentInfoId=2166700413812957745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