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dhjtp"></delect>
      <del id="dhjtp"></del>
        <i id="dhjtp"><listing id="dhjtp"></listing></i>

          <font id="dhjtp"><track id="dhjtp"></track></font><cite id="dhjtp"><track id="dhjtp"><mark id="dhjtp"></mark></track></cite>
          <b id="dhjtp"></b><thead id="dhjtp"><track id="dhjtp"></track></thead><b id="dhjtp"><span id="dhjtp"><delect id="dhjtp"></delect></span></b>

          <del id="dhjtp"><noframes id="dhjtp"><b id="dhjtp"></b>

            <b id="dhjtp"><track id="dhjtp"><b id="dhjtp"></b></track></b>

              <del id="dhjtp"></del>
              您的位置: 首頁>新聞動態>媒體報道>正文
              中國煤炭報:陜煤集團黃陵礦業一號煤礦 遇見智能化“煤”好時代 礦工幸福滿滿
              發布時間:2022-04-14 16:34:37 來源: 作者: 點擊:

              刊登于中國煤炭報2022年4月9日5版民生版面

              幸福是什么?對于陜煤集團黃陵礦業一號礦2000余名干部職工來說,幸福是“工作輕松了”“干起活來,心里踏實了不少”“操作簡單了,工作環境也變好了”……

              近年來,一號礦把智能化礦井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全面加快“四化”建設,不斷更新智能“神器”,開啟智能化礦井“煤”好時代,為員工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勞動強度降低了”

              行走在地下幾百米深處的巷道里,每隔幾米一盞的防爆燈,亮眼的白光努力消除著幽深巷道里濃稠的黑暗。坡度10多度的“上山”路,比平地走起來艱難不少,綜采三隊檢修工穆運喜卻顯得十分從容。

              “在礦上干了31年,大半輩子了,設備換了好幾茬,機器干得越來越多,人干得越來越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基于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開采技術等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勞動強度越來越低。”53歲的穆運喜是一名高級技師,說起現在的工作,他十分興奮,感慨自己趕上了好時代。

              隨著煤礦裝備的升級,礦工的工作內容發生了變化,工作環境也更好了。“自從引進基于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開采技術后,我們巡檢工再也不用在機器轟鳴的環境下工作,也不用在工作面往返行走,遠離了煤機割煤時煤塊彈射造成的傷害,擺脫了噴霧水淋濕衣服濕癢難受的苦惱。我們現在只需坐在整潔干凈明亮的集控室里,像開車一樣拉動操作桿,就能安全、高效又輕松地采煤。”真正體會到了“白領”的滋味,感受到了快樂工作的綜采一隊巡檢工高斌,樂得合不攏嘴。

              不只是采煤環節,一號礦井下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從截割到運輸的各個生產環節,都已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以前一個采煤工作面十幾個人都忙不過來,現在大家都成了生產過程中的‘旁觀者’了。在井下,綜采隊職工的主要工作是維護設備。”該礦綜采一隊隊長楊曉勇說。

              近年來,該礦累計投資2.4億元,以全面建成國際一流智能化示范礦井為目標,積極與王國法院士團隊合作,按照“健全系統、完善功能、改造升級、確保一流”的總體規劃,成立11個專班,精準開展礦井5G通信系統、數據中心、智能通風系統等22個項目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了20項。

              “安全更有保障了”

              宋萬龍是掘進一隊隊長,是一名標準的煤礦“老把式”,1991年開始從事煤礦掘進工作。工作中,他凡事要求干到最好。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為了避免違章,他恨不能“長”在井下,但在設備多、條件復雜的掘進巷道,有時還是“防不勝防”。

              “去年,礦上與華為公司共同研發了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就相當于在每一個重要的崗點都安設了一名‘電子安監員’,它能24小時全天候‘站崗’,對不按照標準作業和處于不安全狀態的人毫不留情,不僅實時抓拍影像上傳,還能進行現場語音警示、實時彈窗報警,為動態安全檢查提供了追責依據,為安全管理加上了一把‘智慧鎖’,安全更有保障了。”宋萬龍興奮地說。

              該礦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將煤礦NOSA風險管控的現實需求和AI技術可覆蓋的范圍匹配起來,能夠根據危險源辨識結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管井下“三違”、非標準作業,實現智能預警、后臺記錄、現場制止、聯動閉鎖的功能,消除了安全管理中的人為因素,突破了傳統的由人工管控風險的格局,開創了“人工和AI智能系統雙重風險監管”的先河,實現由“人防”向“技防”轉變,“三違”人次、隱患數量呈現持續下降態勢。2021年,該礦隱患和“三違”發生量同比分別減少10.3%和8.6%。

              “幸福感瞬間提升了”

              55歲的黃建軍文化程度不高,中等身材,聲若洪鐘。他久在煤礦,一直從事機電工作,從一名普通的電鉗工到高級技師,一路走來積累了豐富的煤礦機電工作經驗。

              “井下電氣設備多,維護檢修的事得兼顧到位,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電氣故障造成采掘機械設備‘趴窩’,耽誤生產進度。”黃建軍說,“智能管控云平臺通過一鍵智能巡檢,實現對數字孿生礦井的全息可視,特別是在設備隱患排查方面,通過對井下現場各設備參數的動態分析,實現安全條件動態分級,找準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提高隱患排查的精準性。”

              “智能管控云平臺能一鍵智能巡檢,在短短的時間內可查到設備自投用以來的所有故障及檢修、更換記錄,準確鎖定設備隱患。以前,需要幾個人下井忙活一整天的工作,現在只要點點鼠標10秒就可以完成,幸福感瞬間提升了。”黃建軍說。

              如今,在一號礦,工人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是與智能化設備打交道。該礦借助AI人工智能、5G、智能終端等先進技術,用“智慧之鑰”解決了一系列礦工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走出了一條“用人最少、用時最短、效率最高、安全最好、質量最佳”的新路徑。員工們從繁重的井下生產中解脫出來,從體力勞動者變為腦力勞動者,在智能化的“煤”好時代,工作越來越安全,生活越來越幸福!

              鏈接:http://paper.ccoalnews.com/202204/09/colm6.html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产Ar,久久伊人成色777综合网,竹兰黄色网站直接进,A级免费毛片!